健康科普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

时间:2020-03-25    浏览

3月25日,市一医院检验中心的检验君们仍处于与新冠病毒的紧张战役中,呼吸内科一位患者的血液培养阳性报警引起微生物室胡医生的注意:取少量血液涂片,革兰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菌,转接血琼脂平板培养1天后出现无色、半透明、表面光滑、无溶血的菌落,镜下菌体较小,呈细沙状,偶见集聚成小团。挑取少量菌落进行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,脲酶快速试验亦为阳性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1)

胡医生高度怀疑该菌为布鲁氏菌,立即报告临床管床医生,请详细询问患者病史。26日细菌鉴定仪结果报告为马耳他布鲁氏菌(纯度为98%),与此前的试验结果吻合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2)

回顾病史及诊疗过程:患者为中年男性,因“咳嗽、咳痰一周伴发热一天”入院,近期一直在家中未出门,未接触过新冠患者和疑似人员,只是两个月前到养山羊的农场游玩过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3)


入院后患者体温最高达39.2℃,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,患者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,单核细胞百分比稍高,谷丙转氨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AST)、超敏C反应蛋白、血沉、降钙素原(PCT)检测均高于正常值。肺部CT平扫显示左肺少许炎症,右肺局部支气管扩张。新冠病毒双靶点核酸检测均阴性。23日患者最高体温39.0℃,24日最高体温38.7℃,体温下降并不明显,前期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。

血培养鉴定的结果,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山羊接触史,检验和临床医师相互配合终于找到了患者发热的真相——布鲁氏菌病!管床医生立刻调整了治疗方案,予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,27日体温最高37.3℃,复查各项炎症指标结果均有好转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4)

布鲁氏菌病(Brucellosis简称布病),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(简称布氏菌)侵入机体引起传染-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疾病。布氏菌十分“调皮”,引起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-2周,起病有急有缓,临床症状也十分复杂,主要为发热、寒颤、头痛、咽喉痛、肝脾肿大、关节疼痛等;前期症状类似感冒,易被忽略,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,易造成误诊或漏诊。因此病史的追溯及专业的检查对该病的确诊尤为重要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5)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6)

临床医生的诊断、治疗有了检验结果的有力支撑,能快速实现精准治疗,缩短病程,让患者更快康复。检验与临床,有了更多面对面的沟通,会产生1+1>2的效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布病也是一种可接触传播的人兽共患传染病,布氏菌可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、伤口、皮肤破损等多种途径入侵人体。

畜牧人员、兽医以及动物检测人员等职业人群是布病高危人群,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和畜肉是主要的感染途径,例如患布病病畜流产的胎盘,乳类及其制品,病畜肉类、内脏或尸体等。而在某些特定环境如有病畜的养殖场的空气、尘土、土壤和水源都属于传播危险因素,即多次进出有病畜的养殖场而接触病原体也可导致感染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7)

近年来,随着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的改变,普通人群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机会增多,布病病例也随之渐增加,我国每年发病人数能够达到3.5-5.5万人,开始威胁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8)

因此,在这里提醒畜牧等相关职业人群在工作中注意防护,也提醒普通民众尽量少接触牲畜,尤其病畜,加工相关食品时注意皮肤是否有破损,并且不食用未经煮熟的牛羊肉、奶及其制品等,尽量避免接触病原体。做好疾病预防工作,布氏菌就不会乘虚而入!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8)

最后,温馨提示大家,如果有相关暴露史并出现类似症状,请记得及时就医,及时治疗!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10)

供稿:廖卿宇

编辑:杨莉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11)

关注我们

更多健康常识

【市一科普】发热,也需警惕这种病(图12)


阅读 682
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
收起

掌上医院
官方微信
联系方式
返回顶部